-
当前位置:
- 首页 >
- 专题专栏
- >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
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项目简介——唐山南湖景区海绵化改造项目
作者:唐山市海绵办 发布于:2024-05-10 17:16:10
唐山南湖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曾为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区,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治理,蝶变为环境优美的“城市会客厅”,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绿色发展的好作品”,是唐山市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的标志。此外,南湖作为西部城区雨水主要排放出路,承担了中心城区44%面积的汇水。
示范期内,唐山市投资2769.15万元(其中海绵投资1950万元)实施南湖景区海绵化改造项目。项目建设目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0%,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30万吨。
本项目对南湖实施四大改造。一是实现景区雨水收集利用。建设雨水灌溉系统将雨水用于景区59公顷绿地灌溉,将10余处水景供水水源由市政给水切换为湖区供水,实现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48.6万立方米,绿地全部实现雨水灌溉。二是提高景区雨水蓄排能力,保障50年一遇降雨时湖体不顶托上游排水。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闸智能化调控,降雨前5小时内腾空并释放青龙泽调蓄库容,释放调蓄容积200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南湖调蓄容积可达471万立方米;扩大水体连接通道的过水断面,将青龙泽泄水口排涝能力由70立方米/秒提升到147立方米/秒,提高了一倍。三是削减雨水径流污染。龙山沿路增加卵石过滤带,龟石山增加石笼消能墙,荷花浦及桃花潭增加调蓄沉淀池,降低初期雨水污染,景区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到60%。四是实现全景区小雨不积水。在湖畔里、桃花潭北、中轴广场增加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草沟、干塘、旱溪、生态停车场等海绵设施,提高了场地滞水下渗能力,解决了局部区域易积水问题,景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
项目建成后,南湖景区提升了滞水下渗、蓄水排泄、初雨净化、雨水利用4大能力,实现海绵设施景观化、海绵技术本地化、海绵管理智能化、海绵教育日常化,景区生态品质大幅提升,游客玩乐场景更为丰富,擦亮了南湖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