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对唐山市第十三届政治协商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3308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1-14 16:04     来源:唐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字体: 】     打印

郁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因地制宜打造雨水花园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现就提案中的问题,答复如下: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和方式。

根据京津冀地方标准《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典型设施的一种,生物滞留设施具有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特点雨水花园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同样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我市于20216月份成功入围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目前,我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

一、关于政府主导,突出规划引领的建议

2021我市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牵头负责统筹推进和考核督导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我局已组织编制了《唐山市海绵城市中心城区专项规划(2021-2035年)》和《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指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并印发了《唐山市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及工作要点,建立了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也相应成立了专门机构,结合本地特色制发了工作方案,保证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向统一,步调一致。同时致力于在不增加审批环节的基础上,将海绵城市建设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各环节,形成明确的方向、路径和措施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现应海绵、尽海绵

二、关于打造试点,由点及面推进的建议

20153月,迁安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功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建设模式。此次,唐山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充分借鉴和利用迁安经验,真正实现了从“试点”到“示范”,由点及面的推进。

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了国内知名设计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市政道路与广场、城市水系建设等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审查和赴现场指导。同时注重培养本地专业人才,面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行政等不同群体,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十余次。

三、关于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的建议

我市海绵城市分为不同项目类型,并配套以充分的资金保障一是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综合研判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属于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应按照绿地空间、竖向、汇水面和净化要求等设置,同时需要与透水铺装、植草沟、下凹绿地等设施共同配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绿化情况、铺装情况、排水情况,并结合内涝问题、景观问题、停车问题、下垫面情况等分析确定其可实施性如我市凤翔公园根据汇水分区的不同,设置不同面积、调蓄容积及深度的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和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在2023年我市59个小区拟同步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工程,主要改造雨污分流、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内容,解决小区积水问题,进一步优化老旧小区居住环境。二是资金配套,多方保障,打造典型示范项目。充分发挥中央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配套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如市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凤翔公园提升改造等海绵城市重点项目工作,除此以外,会展广场、华岩园、曙光园等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也同步进行,其中按需设计了“雨水花园”等相关生物滞留设施。

四、关于变废为宝,打造环保产业链的建议

透水砖的透水通气性强,下雨的时候雨水能够迅速渗入地下,可以有效的改善路面积水问题。迁安市作为早期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结合矿产城市特点,与河海大学合作,研发出矿渣透水混凝土、矿渣透水砖等材料,并在下垫面改造工程中积极使用;在公园绿地建设中,也大量采用本地锈板、废弃材料等,实现废物再利用,为我市提供了参考意义。

下一步,我局在牵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继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增强顶层设计的指导性,指导各地各单位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丰富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二是继续汲取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同时加大对相关项目的设计及建设指导,全面梳理本地建设期间成果,边推进、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循序渐进推动工作进展;三是继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谋划推进新示范项目,形成集中连片效应,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市财政也将继续做好市本级城建项目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多方保障建设资金四是更多探索地方技术和材料运用,支持鼓励研发相关生态建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固废利用材料,实现生态环保与城市建设双赢    


网站地图